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
当前位置:首页  汇报演出
  • 2025-03-19
    2024年5月26日至5月31日,表演系2021级学生的实习剧目《海鸥》在上戏端钧剧场上演,表演系高鸽老师担任导演。此次演出充分展现了表演系师生的风姿。表演系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增强了艺术感知、提升了专业能力,最终为观众呈现了艺术经典。 1896年,俄国戏剧家契诃夫写作了“四幕喜剧”《海鸥》。两年后,这出在首都演出遭遇失败的戏剧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柯成功搬上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斯坦尼探寻了表层爱情悲剧下的内在真实:生活的潜流与抒情的哀愁。若干年后,来自上戏的青年学生翻开这部经典剧本,揣摩着每句台词下的真实含义和深层情感。 在导演高鸽老师看来,契诃夫的经典是永恒的,《海鸥》讲述的不仅是爱情,更是艺术、生活、哲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反复地阅读、研究剧本,试图体会台词后无法言说的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一次次排练中,老师和同学们反复试验、磨练,避免无趣和单调,追求体验与生活。 当大幕拉开,数只海鸥的投影被投放到剧场空间的两侧。此时,观众仿佛置身于戏剧情境中,成为了玛莎口中那片生长着橡树的海岸,与舞台上坐成一排的演员们彼此遥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加入了音乐元素,演员们随着剧情
  • 2025-03-19
    近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21级学生成功呈现了经典话剧《雷雨》,此次实习剧目改编自上海戏剧学院PT专家濮存昕导演为表演系教师排演的教师版《雷雨》,由杨佳老师担任导演,学生们观摩学习后投入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表演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和职业精神的可贵。 作为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雷雨》以其深邃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情感层次,一直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瑰宝。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们,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深入理解人物心理,以及大量的排练和磨合,将这部经典之作呈现在舞台上。在杨佳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努力把握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在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生动地展现了剧中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在演出前,学生们多次观看了濮存昕为表演系教师排演的《雷雨》,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艺术灵感,对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还得到了濮存昕老师的亲临指导。濮存昕老师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曾多次在舞台上成功演绎《雷雨》中的经典角色。他亲自为学生们讲解了角色塑造,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和心得。在濮存昕老师的指导下
  • 2024-12-13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2024 年12月5日至10日,上海戏剧学院2021 级表演系毕业大戏《宝岛一村》在上戏实验剧院盛大上演,连演六场,场场座无虚席,观众好评如潮。《宝岛一村》这部华语经典作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人文内涵,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特殊时代背景下一群人的命运与情感纠葛。表演系2021 级的同学们通过这部饱含海峡两岸祈盼团圆的作品,开展了一场触动心灵的深情演绎之旅。表演系的高鸽老师作为本次毕业大戏的导演,在导演构思中提到,此次排演是对同学们四年专业学习的深度考验与全面提升。同学们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为每一个人物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最初的剧本研读,对历史的回顾分析到反复的排练打磨,同学们在台词的琢磨、情感的表达、肢体语言的运用上都下足了功夫。老师在排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位同学的因材施教,启发同学们完整深刻的理解角色,并不断激发他们的表演潜能,使他们在演绎这个跨度50多年、时长3个半小时没有中场休息的史诗级大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学们在这出大戏中不仅从年轻塑造到年老,而且要学方言,还要一人分饰多角,高难度
  • 2024-12-02
    2024年11月20日–11月26日,上海戏剧学院2021级表演系·舞台美术系毕业公演《服不服》在上戏实验剧院正式演出,总共演出十场,场场爆满,取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 《服不服》——一部源自莎士比亚经典喜剧《驯悍记》(The Taming of the Shrew)的全新改编剧作,巧妙融合了莎翁原著的机智风趣与当代喜剧元素,同时实现了本土化的创新飞跃。该剧采用戏中戏的巧妙架构,将古老戏剧精髓无缝对接至繁华现代的大上海生活画卷中,力求表达当代竞争社会中个体对于自由、爱情及事业的不懈追求。表演系杨佳老师作为该班表演教师以及本剧的导演,她在导演构思中讲到,2021级表演系的每位学子,在这部剧中不仅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亲身投入到行业调研与剧本改编的实践中,共同赋予古老故事以现代灵魂,使之更加贴合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与审美期待。此次排演杨老师安排了三位导演助理,分别组织各组同学排练,从刚开始的即兴创作帮助同学们打开思维、勇于创新,生发了许多有趣的戏剧点,锻炼了同学们改写剧本、肢体语言、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是他们四年大学学习的深度凝练与展现,也是将个人才情融入剧目创作的生动实践。舞
  • 2024-03-26
    2024年1月7日至1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表演系、舞美戏毕业公演《复活》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本次演出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张晓明老师担任导演,演出在校内外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复活》为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贵族公爵涅和留道夫偶然在一次地方法院开庭审理的杀人案陪审过程中,发现主犯卡秋莎·马斯洛娃竟然是他十年前的恋人。在十年前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诱奸了她,致使她怀孕,之后卡秋莎被姑妈赶出了家门,沦落为妓女。涅和留道夫目睹了十年对一个纯洁少女的摧残与变化,心如刀绞,他相信卡秋莎是被冤枉的,他再也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因情感玩弄对女孩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恶。痛定思痛,在人性善与恶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前者。于是,他毅然与过去所拥有的一切决裂,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救赎之路……在茫茫西伯利亚流放途中,他结识了政治犯西蒙松、谢基尼娜等知识精英,涅和留道夫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爱”。一种心灵的感召,“复活”了人们心中的爱与良知。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突破时代和语言的界限,以各种途径流传到世界各地。1936年初,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第一次改编了《复活》
  • 2024-03-26
    2023年12月8日至12月15日,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表演系、舞美系毕业公演《三姊妹》在上戏实验剧院演出。本次演出由国家二级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徐紫东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马玥担任导演,并由我院著名俄罗斯戏剧专家吴小钧教授担任文学顾问。此次演出在校内外得到了热烈地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三姊妹》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契诃夫于1900年创作的四幕剧。该剧讲述了三个住在小城的三姐妹:奥尔加、玛莎和伊丽娜,她们在父亲过世后,一直过着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三姐妹唯一的希望就是“到莫斯科去!”,回到心爱的莫斯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的几番打击下,她们始终无法回到梦中的土地,最后只能怀着生活的希望彼此拥抱。《三姊妹》作为契诃夫的经典作品之一,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人类失落的安全感、静态的美学风格和在永远无法平等的对话中暗藏的生活的潜流。在当代,这部作品曾经被图米纳斯、布图索夫、小池博史、库利亚宾等导演搬上戏剧舞台。而在国内,却罕有上演。契诃夫的《三姊妹》第一次登上中国大陆的戏剧舞台是在1936年的上海,由一家名叫“上海女声(生)”剧社演出。其后的八十七年里,再也没有一家上海的院团在本土演出
  • 2024-03-26
    2023年11月23日至28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20级毕业大戏《日出》在上戏实验剧院成功上演。本次毕业大戏由表演系具有丰富教学与创作经验的洪彬老师和青年教师王仁果老师联合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院长黄昌勇、党委副书记胡敏、纪委书记周银娥、副院长刘庆等校领导和表演系党政领导班子、各院系老师等莅临演出现场。为期六天的演出,2020级表演系和舞美系的同学们用他们的才华与热情,在导演老师的整体带领下,为观众们呈现了曹禺先生的这部经典之作。《日出》描写的是半殖民地化都市社会中资产阶级的丑行,揭示了当时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暴露出金钱化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导演洪彬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观:“经典艺术的核心是通过精神世界表达人类共性,即七情六欲。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经历了时代变迁,仍富有表达的魅力。世间万物,看似变,实则不变。变的是外界社会,不变的是量子纠缠,是过去、现在与将来共通的逻辑与规律,也是我们做这一切的意义。”毕业大戏选择排演《日出》这一经典作品,对于表演系的年轻学子们来说,是传承也是创造。通过排演《日出》,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剧中人
  • 2023-06-16
    2023年6月9日-13日,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表演系(迈斯纳方法实验班)、舞美系实习剧目《一个仲夏夜的梦》于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成功上演。该剧原作者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此次演出由表演系马玥、周鸣晗老师及全体演员共同改编完成,表演系党总支书记王学明老师担任艺术指导。本次大戏的演员来自于表演系20级迈斯纳方法实验班,上戏于2017年正式引入迈斯纳表演方法作为表演系实践教学的训练方法之一,该方法由20世纪的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国戏剧教育专家桑福德·迈斯纳(Sanford Meisner)所创立,其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该方法对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上海戏剧学院为解决国内表演教学模式单一、表演实践与理论滞后等严峻问题,在国内极具开创性地、系统性地引进了迈斯纳方法。因此,在迈斯纳方法训练下,表演系20级迈斯纳方法实验班的同学更深切地体会到表演中的情感冲动与行动真实,此次排演《一个仲夏夜的梦》,是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与此同时,上个学期表20的同学们已经专门学习了莎剧,于是本学期老师们选择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作为
  • 2023-06-13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2023年6月2日至6日,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表演系、舞美系实习剧目《红色的天空》在端钧剧场成功上演。本剧目原作为中国台湾导演赖声川,本次演出由表演系张晓明老师担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制作,并特邀上戏表演系06级李佳航校友担任表演指导。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话剧《红色的天空》为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成立十周年纪念之作,根据荷兰阿姆斯特丹工作剧团同名剧作之灵感构思、规划、完成。《红色的天空》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北一家养老院八位老年人的故事,八位老人生活经历迥异,他们在养老院时而斗嘴、时而回忆往昔,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下掩藏着对“生命的尽头会是什么”的深刻追问。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导演张晓明老师表示,这个戏对于表演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非常有难度”,因为此次参演的学生都是00后,还非常年轻,不太容易理解“生命的终点”这个主题。本部剧的文学顾问—
  • 2023-05-05
    2023年4月26日,2021级表演(戏剧影视)的同学进行了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的期中汇报。本次汇报由王洋老师、杨佳老师和高鸽老师共同指导。表演系党总支书记王学明老师、党总支副书记朱锋老师、系主任肖英老师、表演系部分教师及表演系辅导员,和来自各专业的同学们聚于红楼东排,共同观摩了表演系2021级同学们的精彩演绎。本次片段汇报集齐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三部经典作品,分别是《雷雨》、《日出》和《家》。正是曹禺先生的这些作品,为中国现实主义话剧创作提供了具体可演、可学的范本,对话剧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得该经典话剧直至今日仍有不可磨灭的探索价值与艺术研究的意义本次汇报演出中,《雷雨》在锁闭式结构的统领下,通过回溯的方式将跨度长达三十年年的情节浓缩至最激烈、最集中的一段落笔,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戏剧语言洗练、含蓄⽽富有动作性,一次又一次的复排,再次夯实《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届的地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而《日出》则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妓院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 2023-03-24
    2023年3月13日晚7点,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20级表演(戏剧影视)风格化题材片段汇报暨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于端钧剧场进行了演出。本次演出指导老师是张晓明老师和王学明老师,同时表演系的部分老师、和来自各专业的同学们聚于端钧剧场,观看了这次精彩的演出。首先上场的是前苏联剧作家万比洛夫的独幕剧《窗户朝着田野的房子》,这是一出典型的俄罗斯式的性格喜剧。男主角特列齐雅柯夫是从城里来的支教老师,三年的支教任务结束了,今晚将乘车离开这里,全村的老少都非常喜欢他,恋恋不舍的告别耽误了他许多时间,等他来到村头最后一家——阿斯塔夫耶娃家告别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钟了。其实,最后来向阿斯塔夫耶娃告别是特列齐雅柯夫的刻意安排,三年的相识,他爱上了阿斯塔夫耶娃,但他也是个爱情上的怯懦者,此时此刻,他特别想见到她,但又害怕见到他,因为他不知如何说出自己的爱,他也害怕对方的拒绝。三年的相识,阿斯塔夫耶娃深爱着特列齐雅柯夫,她也感觉到特列齐雅柯夫对自己的感情,但是她没有勇气大声说出自己的爱,原因有二:一因为自己是乡下人,而特列齐雅柯夫是城里人,他来到村里教书是支教任务,三年后又会回到城里;二是自己
  • 2023-01-15
    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1月11日,2019级表演系舞美系的毕业剧目《德龄与慈禧》在上戏实验剧院的舞台与观众见面,现场观者如堵、座无隙地。整场演出通过重新编排何冀平编剧的“现象级”经典剧目《德龄与慈禧》,以中国传统文化抒发艺术情怀,以穿越百年的振聋发聩之声立当代青年壮志,以青春版创新语境编排出“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的优质作品,从而让传统文化与艺术化的现代语境完美融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莅临本次毕业汇报演出的有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银娥;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沈亮;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党总支书记王学明、副书记朱锋等。u 剧情梗概十九世纪末,一个
  • 2023-01-06
    2022年11月23日-28日,上海戏剧学院2019级表演系·舞美系毕业公演《芸香》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该剧导演为表演系洪彬副教授及方文老师,编剧为著名剧作家徐频莉,讲述了一个离奇的荒诞故事,也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悲剧。少女叶子和阿果相恋,婚后双目失明,阿果为逃避现实离家出走。叶子的表哥为安慰叶子,伪造了多封来自阿果的情书,叶子将这些“信”视若珍宝,装在镶金嵌银的箱子里,更种了满屋子的芸香以防虫蛀。几十年后,老年叶子意外发现珍藏一生的信竟空无一字,挚爱的阿果原来早已变心,是自己一直沉浸在虚无缥缈的爱里。时钟滴答响着,阿果回来后,叶子结束了只此一生的等待,以及阿果的生命。“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芸香/元宇宙·界》引入“元宇宙”的概念,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含有未来科技感的元素融入现实生活。演员的表现与叙述同时进行,让观众产生生活幻觉的同时能够与剧情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产生思考。《芸香》并不像传统话剧一样分幕分场,通过演员各自讲述一段叶子的故事,大体把握叶子的一生。除主要角色外的其他演员也没有固定的角色,是信,是芸香,是树林,是钟表,有时与角色直接对话,外化人物
  • 2022-11-11
    表演系积极响应学校疫情防控相关管理要求,2019级实习大戏《爆玉米花》剧组、《雷雨》剧组的创作排演由线下转为了线上工作。师生一致克服“线上排演”创作的困难,积极探索“线上授课”和排练的新形式新方法。“即便我们没有办法线下相聚,但不会阻碍剧组创作的前进步伐”。带着这样的信念,《爆玉米花》剧组在该剧导演、表演系副主任肖英教授和青年教师方文、王仁果的共同带领下,每天根据课表及排练日程安排,准时进入“线上会议室”开展“云工作”。同时,《雷雨》剧组在导演洪彬教授、表演指导金晔老师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线上创作的工作。《爆玉米花》剧组线上排练〈雷雨〉剧组线上排练 《爆玉米花》剧组的同学们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互动讨论,较高质量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任务。同学们通过在线诵读、剧本讨论、自主修改等方式积极参与整部剧的新改编新串联。全新的授课与排练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剧本的深度思考以及对舞台空间的有机想象能力。 《雷雨》剧组的同学们根据剧组工作的教学安排正进行到案头工作阶段,在适应线上教学的同时,一切工作安排地井井有条。通过“三个课堂”——公共大课堂、互通课堂和个人小课堂,导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