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本系动态  国际交流
  • 2025-11-12
    10月22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为突破传统表演训练中“肢体表达固化”的瓶颈,深化国际戏剧教学交流,特邀英国痴人妄语剧团联合创始人兼艺术总监保罗·亨特(Paul Hunter),带来“痴人精髓”为主题的工作坊。活动以《卓别林前传》中“肢体叙事传情”的核心逻辑为灵感,通过沉浸式互动教学,为学生解锁肢体表演的创新维度,也成为院系链接国际前沿教学理念、丰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保罗·亨特以“打破肢体惯性,重构情绪表达”为教学核心,聚焦肢体与情绪之间的多层次关系。他虽未直接复刻《卓别林前传》的剧情片段,却深度提炼了作品的精髓——正如剧中卓别林与斯坦·劳雷尔无需过多台词,仅靠肢体的节奏与互动细节便能传递幽默与温情。保罗引导学生从“反常规视角”重新思考肢体与情绪的关系,并提出:“情绪表达不该有固定模板,比如传递10分的喜悦,不必只有跳跃大笑,用缓慢舒展的肢体、轻柔的指尖触碰,反而能让情感更有层次。”这一理念与表演系“细节塑造个性、创新点亮角色”的教学核心高度契合。工作坊以“基础训练—核心探索”的递进节奏展开,环节紧凑、互动性强,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掌握核心方法。首先,保罗带领学生开展
  • 2025-11-12
    10月31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国际交流处的支持下,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围绕“表演中身体叙事”课题,特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喜剧协会巴西中心主席杰夫·法贡德斯(Jeff Fagundes),开展以“交织的身体:基于主体性的当代身体叙事”为主题的工作坊。活动聚焦身体叙事的核心逻辑,通过沉浸式互动教学,启发学生重新审视表演中身体的表达潜能,进一步拓展了院系国际化教学视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杰夫·法贡德斯以“从自我出发,强化身体感知”为教学核心,深入探讨身体感受与内在表达之间的多元关系。他引导学生从身体本身出发,重新构建肢体与情绪表达的连接,强调:“演员应调动全身每一处细节——动作需有高低起伏、快慢节奏,要善用膝关节的韵律与手指的表达力。”而这正是表演系一直在教学中探索的方向——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肢体技巧,更要让身体成为传递角色情绪的“活载体”。工作坊以“感受训练—身体探索”为主线,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节奏变化中掌握身体表达的核心方法。首先,杰夫要求学生边大声报出姓名,边做出与名字匹配的肢体动作,随后两两结对,通过动作展开无声交流。在此基础上,他引导学生想象不同情境与情绪,尝试与“对手”进行肢体
  • 2025-10-24
    10月16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持续推进跨专业与科艺融合教学,特邀法国导演格雷戈里·格罗让(Gregory Grosjean)开展《指尖情缘》编舞艺术工作坊。活动以双人编舞创作为核心,通过120分钟沉浸式教学打破表演与编舞的学科壁垒,更以“实时拍摄与表演结合”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实践。工作坊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指尖叙事”的新视野,也成为表演系深化跨领域教学的重要实践。格雷戈里·格罗让以“经典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为核心,跳出传统编舞“重肢体、轻细节”的惯性,聚焦“手指”这一微观载体。他以当代舞作品《拍手》为蓝本,引导参与者从“表演视角”拆解作品——如同表演专业“分析剧本、理解角色内核”的过程,先吃透原作背景与语境,再进行改编创作。在他的教学逻辑中,“指尖动作”是“可传递情感的表演符号”,正如演员通过眼神、手势传递情绪,指尖的起落、节奏与配合同样能构建完整叙事。这一理念与表演系“小细节支撑大角色”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跨专业融合的核心,是用精准身体语言表达情感与叙事。整个120分钟的沉浸式教学以“理论+实践+输出”的递进结构展开,各环节自然衔接,体现出与表演专业的
  • 2025-10-16
    9月25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对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邀请意大利戏剧表导演艺术家保罗・克罗科与西罗・塞萨拉诺,开展“独角悲喜剧中的动作与情感”“喜剧及如何让观众发笑”主题工作坊。两场工作坊围绕“身体表达”与“喜剧逻辑”两大表演能力展开,既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也成为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拓展教学维度、深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1、保罗・克罗科:以身体为媒介,构建单人剧的情感叙事力作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表演史博士、欧洲与南美戏剧领域的资深导演,保罗・克罗科以“单人剧”为切入点,聚焦表演系学生“情感转化与身体表达”的能力培养。工作坊中,他通过身体感知训练、空间互动练习与单人即兴创作三大模块,引导学生突破“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脱节”的常见瓶颈——从精准控制肢体动作传递细微感受,到理解舞台空间对戏剧张力的加持作用,再到以身体承载悲喜交织的单人叙事,每一步训练均紧扣表演系“让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叙事性”的教学要求。保罗强调“演员对身体的敏感度,是真实表演的起点”,这一理念与表演系日常教学中“以身体为基础、以情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参与学生表示,此次训练不仅
  • 2025-06-10
    近日,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邀请澳大利亚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茉伊拉·菲努肯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工作坊。工作坊开始,菲努肯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分享了她及其团队近年来的艺术创作。她创作的作品以人性的探索为根基,融合了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不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更直击心灵深处,让在场的同学感受到戏剧艺术的无限可能。同学们在菲努肯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一系列的表演训练。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老师让同学们跟随音乐舞蹈,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及感觉;通过“野兽”练习,让同学们从内而外地打开身心,解放天性;在交流练习中,同学们与对手紧紧地保持连接,感受彼此,并在引导与跟随中,体会不同的关系,之后大家闭眼感知对手的存在,在黑暗中建立最纯粹的连接;在熟悉了演员之间的连接之后,老师让同学们尝试与观众发生联系,用表演抓住观众的目光与心灵。最后,菲努肯老师让同学们根据文本片段结合音乐,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分组进行编排。同学们的呈现各具特色,将身体、音乐、情境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老师针对每组特点,给出了精准独到的专业指导。此次的工作坊学习,让大家对身体的探索、演员的交流以及开放的表演形式都有
  • 2025-04-29
    正值2024年—2025年“中俄文化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导演系受邀参加“你的机会”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GITIS)国际大学生戏剧节。4月28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原创肢体剧《白蛇》在GITIS大剧院上演。众多世界高水平表演院校汇聚一堂观看演出。《白蛇》演出当晚,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文化处代表莅临观摩并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评价。本剧由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担任导演,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共同谱写了一段凄美、动人的中国神话故事。该剧将极具东方美学韵味的身体符号与自由灵动的现代舞语汇巧妙地融为一体,构建了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数字粒子”元素的运用更是带给了观众一场“科艺融合”的视觉盛宴,让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现场的俄罗斯观众无不为该剧动人心弦的戏剧情节、诗意灵动的舞台场面及演员椎心泣血的精彩表演所打动,在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欢呼声连绵不断,四次返场掌声依旧热烈。谢幕结束后,众多观众纷纷来到演员身边合影留念。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历经八十载不断发展,形成多元先进的教学体系,培养了无数享誉中外的卓越表演艺术家,且包揽国内外各大重要奖项。表演系秉承着深厚的艺术积淀、严谨的教学体系和
  • 2024-12-17
    在全球表演艺术教育交流互鉴共融的背景下,表演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聚焦经典与创新的国际盛会。2024年11月28日,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表演创研中心主办、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影视表演艺术委员会共同承办的“STA-第三届表演教育国际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历史悠久的佛西楼一楼会议室盛大启幕。本次论坛由构建中国戏剧影视自主话语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教学国际论坛项目和文教结合工作室项目-高校表演艺术人才工作室提供经费支持。领导致辞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肖英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此次论坛不仅会从历史与理论的层面回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还将通过新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其在当代表演艺术教育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表演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即“守正创新、融通中西、以中为体、以西为用”,探索“中国特色表演训练方法”,创建“中国演剧学派”。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举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之一,旨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不断融合提升,共同推动全球表演教育的创新发展。随后,亲
  • 2018-10-15
            &n
  • 2018-03-26
           上海戏剧学院张悦凭借扎实的
  • 2018-01-10
    (与会代表合影)      2018年1月1日,由
  • 2017-11-15
    11月13日下午, STA-首届表演教育国际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剧场圆满闭幕。本次论坛共有25所
  • 2016-12-08
            2016年12
  • 2016-10-23
    10月14日,迈斯纳方法大师班高级师资研修班(Advanced Teacher Training P
  • 2015-10-22
           国际表演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