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本系动态

《白蛇》再揽誉,工作坊赋能——“融合创新”共谱表演华章

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

10月18日,第十二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暨第六届大学生戏剧展演在上海戏剧学院圆满落幕。我校以“融合与创新”为灵动之笔,在这场汇聚全国戏剧教育精华的盛会,精心绘就了一幅韵味无穷的戏剧新画卷。其中,我系创排的肢体剧《白蛇》再度荣耀加身,同期举办的迈克尔·契诃夫方法训练工作坊,也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身心合一”表演实践的极致体验,使各大高校师生切实感受到国际表演方法的独特魅力。

实践结硕果,《白蛇》荣耀再续传奇

我系参演剧目《白蛇》,灵感取材自中国民间经典传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这部剧由表演系主任肖英担纲导演,她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剧目指引方向;副主任王洋担任制作人,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心的策划,确保剧目有序推进;形体教研室主任孟小军出任副导演,在形体表现方面给予专业指导。三人强强联合,为这部剧注入了非凡的艺术魅力,使其备受瞩目。

肢体剧《白蛇》的舞台呈现堪称一场视听盛宴。它以高度凝练、写意灵动的身体语汇,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雅韵律、现代舞的自由奔放、武术的刚劲有力等多种艺术形式,营造出极具东方美学韵味的舞台表达。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将东方文化的深邃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




这部剧不仅是我系“以实践促教学”理念的生动典范,更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鲲鹏,屡次登上国际舞台翾翔。近年来斩获“中法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英国大本钟奖”“卡萨布兰卡戏剧节演出奖”等诸多殊荣。同时,它还荣获2023年上海“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基金资助,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让世界领略到东方戏剧的独特魅力。

在本届展演中,《白蛇》更是佳绩频传。两位本科生表现卓越,白蛇饰演者彭汀妮凭借精湛演技荣获“最佳主角奖”,青蛇饰演者朱翀妤也凭借出色发挥获“最佳配角奖”;吕恩惠将法海的冷峻威严与内心微妙的矛盾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对这个经典角色有了全新认知。所有角色生动感人。





不仅演员们出彩,《白蛇》的舞美更是精妙。服饰呈现出古典衣裳的婀娜,妆容勾勒出东方神韵的典雅,灯光投射出灵动飘逸的空间氛围。该剧的传播与获奖,不仅照亮了我系表演专业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的辉煌道路,更充分彰显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各专业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才华。

工作坊赋能,激活身心艺术之钥

与舞台演出的精彩交相辉映的,是展演期间由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主持的迈克尔·契诃夫方法训练工作坊。该训练方法的核心在于激活演员身体与心理的紧密联结,强化敏感度与直觉,实现心理、身体与情感三者之间的自然转化。在表演中,演员的身体是情感的载体,心理是情感的源泉,而情感则是表演的灵魂。只有当三者达到自然转化的境界,演员才能在表演中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状态,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最动人的表演。





契诃夫方法通过“质感”“心理姿势”“想象的身体”等系统训练,精心“雕琢”着每一位演员的表演能力。在重复排练中,演员容易陷入机械表达的困境,失去表演的灵动性与真实感。而契诃夫方法则能帮助演员打破这一困境,重新唤醒“当下感知”与真实流露,回归表演的有机天性。

在工作坊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参与学生们在肖英教授的引导下,逐步释放创造潜能。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到了“身心合一”所带来的表演自由与愉悦,仿佛找到了表演的真正密码。





这场工作坊不仅是一次方法的传授,更是一场表演观念的传播与身心连接的探索。它有效拓展了参与者的表演思路,让他们明白表演不仅仅是模仿和再现,更是创造和表达。也增强了他们对角色塑造与情感表达的信心,使他们敢于尝试新的表演方式和风格。这也彰显了我系在表演教学上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积极探索,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表演教学更加多元化、国际化。

融合创新,共探戏剧发展新径

本次展演及工作坊,既是我系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融合与创新”主题的生动诠释。我系既扎根东方传统美学的深厚土壤,汲取其养分,又融汇当代戏剧理念与国际表演方法,以开阔的艺术视野与不懈的探索精神,不断推动着戏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表演系定将坚定不移地秉持实践与教学并重、传统与当代互融的先进理念,在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挖掘戏剧艺术的全新可能,以融合创新为坚实而有力的风帆,以戏剧艺术为坚固而稳定的航船,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中,乘风破浪,共同书写戏剧艺术的壮丽篇章,创造更多令人瞩目、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