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对接国际优质教学资源,邀请意大利戏剧表导演艺术家保罗・克罗科与西罗・塞萨拉诺,开展“独角悲喜剧中的动作与情感”“喜剧及如何让观众发笑”主题工作坊。两场工作坊围绕“身体表达”与“喜剧逻辑”两大表演能力展开,既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也成为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拓展教学维度、深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
![]() | ![]() | ![]() |
1、保罗・克罗科:以身体为媒介,构建单人剧的情感叙事力
作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表演史博士、欧洲与南美戏剧领域的资深导演,保罗・克罗科以“单人剧”为切入点,聚焦表演系学生“情感转化与身体表达”的能力培养。工作坊中,他通过身体感知训练、空间互动练习与单人即兴创作三大模块,引导学生突破“内在情感与外在动作脱节”的常见瓶颈——从精准控制肢体动作传递细微感受,到理解舞台空间对戏剧张力的加持作用,再到以身体承载悲喜交织的单人叙事,每一步训练均紧扣表演系“让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叙事性”的教学要求。
保罗强调“演员对身体的敏感度,是真实表演的起点”,这一理念与表演系日常教学中“以身体为基础、以情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参与学生表示,此次训练不仅掌握了单人剧创作的关键方法,更学会了将内在感受转化为可被观众感知的身体语言,对提升角色塑造的细腻度极具启发。
2、西罗・塞萨拉诺:拆解喜剧逻辑,掌握舞台“笑料”的生成密码
意大利当代戏剧名家西罗・塞萨拉诺聚焦“喜剧表演”这一表演教学中的重点领域,以“如何让观众发笑”为核心,带领学生拆解喜剧的底层逻辑。
![]() | ![]() | ![]() |
不同于传统理论讲授,塞萨拉诺通过名字动作叠加、传球节奏训练、即兴故事编织、多情绪台词演绎及双人即兴“事件”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喜剧的笑点源于秩序打破与情感共鸣”:从训练“倾听与观察”的舞台关系基础,到体会“失败重启”中的喜剧节奏,再到掌握“以角色困境引发观众共情”的创作技巧,每一项练习均契合表演系对学生“喜剧分寸感、互动能力与创造性表达”的培养需求。
塞萨拉诺提出的“演员代替观众‘受苦’,才能引发真实笑声”的观点,为学生打开了喜剧表演的新视角。不少学生反馈,此次学习打破了对“喜剧=搞笑”的片面认知,学会了从角色关系、叙事逻辑中寻找喜剧张力,这对今后参与喜剧类作品创作极具指导意义。
3、双坊联动:交流中互补,拓宽表演教学的实践维度
在两场工作坊尾声,保罗・克罗科带领学员与塞萨拉诺工作坊团队共同训练,双方通过展示训练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实现了“身体叙事”与“喜剧创作”两种表演路径的汇合。
两场工作坊的举办,是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整合国际优质教学资源的一次成功实践,针对“单人剧表演”“喜剧创作”等学生专业成长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引入国际名师的前沿方法,补充日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未来,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将持续推动此类高水平国际教学交流活动,以多元实践赋能人才培养,助力学生在表演道路上实现更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