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肖英、党总支书记朱锋的带领下,表演系青年教师游溪、研究生教学秘书许龙华以及23级表演系研究生与本科生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展艺术实践考察课程。在几天的学习中,表演系学生通过“剧场导览、大师课、表演工作坊、剧目观摩与主创对谈”等形式,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合作模式,还“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专业的课堂学习当中,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观念,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
历史与艺术的融合——剧场导览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副主任李古川老师的陪同下,表演系师生先后走访了上话标志性剧场——艺术剧院、D6空间和戏剧沙龙,深入了解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及艺术使命,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戏剧文化之旅。学生们不仅触摸到了上海话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感受到戏剧艺术与时俱进的活力。
表演实践工作坊
1.“声临其境”——田水老师台词大师课
本次艺术考察实践工作坊的帷幕,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田水老师精彩纷呈的台词大师课揭开。本次课程中,田水老师以经典剧本《奥里安娜》为例,结合自身数十年的工作经验,给同学们提供了实操性极强的表演创作方法。
田水老师指出,规定情境、人物关系是一切的基础,而基于这两者之下该如何“说话”,演员需要有认知。“排练过程是试错的过程,但上台应做减法,要干净。”演员应更多地探寻与角色心灵的碰撞。同时,田水老师还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创作角色的独家心得——“可以去构想人物的‘常态’是什么”。在田水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提前做好功课的剧本进行现场的剧读,探寻经典文本中潜藏的丰富内涵。幕与幕间的主导权异位、平静对白中的暗流涌动、大段独白中细腻的情感流变、大层次中包含小层次,在田水老师抽丝剥茧地讲解中,同学领会了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的复杂性,逐渐步入正轨,把握到了用语言塑造角色的有效方法。
2.“身心合一”——肢体工作坊
国家二级演员王杨美子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肢体训练工作坊,她指出演员的身体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工具,而要达到“身心合一”的表演境界需要演员对其身体有充分的训练。 课程中,王杨美子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内不同的速度行走,放松身体并观察周围环境,并通过双人搭档的形式让同学们合作完成多种乐趣横生又十分有效的训练方式,帮助同学们打开感官与肢体,与对手展开了充满信任与默契的当下交流。
表演创作技巧交流讲座
1.“我的创作经历”——表演技巧讲座
国家一级演员李晨涛老师以自身经验出发,为表演系同学们带来了生动有力的表演创作技巧讲座。课程围绕“演员内外部创作工具、从观众视角与演员视角不同视角看什么是好的表演、创作方法与技巧”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李晨涛老师指出,表演者时刻应该为心灵的和谐协调身体,并结合自己的所参演的优秀作品《厄勒克特拉》,为同学讲述其宝贵的创作心得。最后,李晨涛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演员以善为本,追求智慧和勇敢”的美好祝愿。
2.“表演真正要学的在生活里”——对谈《大清相国》主演
观摩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保留剧目《大清相国》后,中心特别邀请该剧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刘鹏和演员顾鑫为同学们做了演后对谈。两位前辈从自身的创作经验出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表演艺术方面的真知灼见以及切实有效的创作方法,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讨论中,收获了十分宝贵的表演创作经验。
剧中主角陈庭敬的扮演者刘鹏老师指出,“演员应该在生活中累积,生活中历练,多看书多看戏。”“表演是山在门里的艺术,极其容易迷茫和迷路。演员要碰触自己的灵魂,拥有良好的表演习惯而不是单纯地采用表演技法。”饰演张汧的顾鑫老师,同时作为上戏表演系的校友,热情地欢迎了师弟师妹的到来,他认为,一个演员应该像水一样柔和,能够装进所有的东西,表演真正要学的在生活里。最后二位优秀的演员为同学们提出了美好的祝愿,希望接下来能有机会以同事的身份在话剧中心再见,并共同创作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的话剧事业添砖加瓦。
从排练厅到舞台——观摩演出及排练
6月25日晚,上戏师生观摩了上话历史题材话剧《大清相国》的演出。该剧以清代名臣陈廷敬的宦海沉浮为主线,融合权谋、人性与家国情怀,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文学深度与舞台张力的艺术盛宴。一句“我本高洁”回荡于耳,“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此外,上戏师生还观摩了上话看家经典剧目《红楼梦》中“抄家”片段的排练。这一充满戏剧冲突的经典场景,在导演与演员的精心打磨下,展现出强烈的舞台张力和情感爆发,为上戏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表演实践课。
此次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师生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观摩学习,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艺术考察,更是院校与院团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此次参访将课堂延伸至行业一线,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演员较之专业技能更为宝贵的,敏感、澄澈、灼灼燃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