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视点方法大师班”公开讲座在上海戏剧学院红楼顺利举行
2020年1月1日下午1:30,“六视点方法大师班”公开讲座在上海戏剧学院红楼顺利举行。本次公开讲座面向全社会对“六视点”方法有研究兴趣者,由“六视点”方法创始人玛丽·奥芙丽(Mary Overlie)及该方法训练专家索菲亚·特雷亚(Sophia Treanor)主讲。
玛丽·奥芙丽(Mary Overlie)
索菲亚·特雷亚(Sophia Treanor)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雁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他首先向参与大师班的学员和理论研究员表示了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的概况、主要工作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何雁教授介绍了本次大师班的基本情况,向在座的学员和理论研究员强调了学习要求及课堂纪律。何雁教授表示,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一直以开放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地的戏剧研究者前来学习、交流,本次“六视点方法大师班”的召开将对中国表演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何雁教授
热烈掌声过后,“六视点方法大师班”公开讲座正式开始。玛丽·奥芙丽是目前美国舞蹈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她是纽约大学实验戏剧工作室、纽约市圣马可教堂舞蹈空间项目以及纽约市形体研究所的创始人,本次由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引进的“六视点”方法在当代美国享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她数年以来的探索和总结的成果。索菲亚·特雷娜是一位演员、导演、教育家和生物动力副交感神经理疗师,2011年至今,她作为玛丽·奥芙丽的学生、助理和舞者一直活跃在纽约、蒙大拿州和瑞士。两位专家首先向上海戏剧学院表示了感谢,并预祝本次大师班顺利举办。
玛丽·奥芙丽(Mary Overlie)
索菲亚·特雷亚(Sophia Treanor)
玛丽·奥芙丽从哲学的角度对“六视点”方法进行了概述。她强调“六视点”方法关乎本世纪,关乎当下,关乎此时此刻,关于我们对时间的观察以及和时间的互动,它自成体系,清晰、准确。“六视点”方法反对现代主义,反对标签性的表现,是一种后现代的解构方法,它与奥芙丽所称的“粒子时代”关系紧密。所谓“粒子时代”,它是由二战时的氢弹技术开启的一个时代,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蓬发,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代艺术也随之进入了商业化时代,在这个“粒子时代”,奥芙丽认为,人类的诸多毁灭性行动打乱了人类对自我、人际关系和整个思维方式的理解,使它们“粒子化”了。“六视点”方法正是对这种粒子化的当下作出的回应,它将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触碰人类的原始性,将人类与自然、宇宙相连结,带领我们面临当下的社会问题,并试图解决社会问题。
奥芙丽还提及,1970年代她与驻扎在美国苏荷区的艺术家们一起工作,如音乐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他们都是时代、当下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在苏荷区的生活对她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将在未来的十天内把她在1970年代苏荷区的体验带到各位学员和理论研究员面前。
“六视点”方法是玛丽·奥芙丽一生的探索所得。“六视点”即空间(Space)、形状(Shape)、时间(Time)、情感(Emotion)、动作(Movement)和故事(Story)。她率先将这种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实验,例如在独舞《小舞蹈》中,她试图排除“空间”概念,与观众进行当下层面的交流。同时,她也乐见世界范围内的年轻艺术家将“六视点”方法运用到戏剧作品之中,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六视点”方法不仅是一套表演方法,它也是艺术家观察和解构世界的工具,它所触及的领域可以是世间万物。
本次公开讲座在热烈讨论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讲座后,何雁教授与两位专家、所有学员和理论研究员集体合影。1月2日至1月11日,所有学员和理论研究员将随同两位专家一道,走进“六视点”方法的世界,深入探索“六视点”方法,形成体系化认识,并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实践之中。
国际表演艺术中心介绍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Research Centre
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原名为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该中心成立的宗旨是开展对海外表演学及表演教育的深入研究,总结海外表演学研究的经验,以资国内表演学界之借镜,并汇通本土的表演学术与实践的智慧,以创造新的表演学研究与实践的局面。同时,推动中国表演艺术与海外表演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新的学术和实践的生长点,并成为海外表演学界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研究中心在过去的几年里,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举办国际性的表演教育国际论坛;主编大型译丛和研究丛书,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加强与海外学者、海外高校的学术交流。研究中心将以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优化学科梯队,加强与海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内专业院校的国际知名度。
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主持人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何雁教授,在他主持下,研究引进了项目:
2010年4月,邀请国际戏剧大师铃木忠志来上海戏剧学院做工作坊,将铃木训练方法引进中国。
2011年11月,应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的邀请,“耶日·洛托夫斯基与汤姆斯·理查兹工作中心”在上戏举办了为期六天的演员训练工作坊和“朝向有机行为”专题学术讲座,并放映工作中心2006年演出的视频。
2012年10月,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再次邀请“耶日·格洛托夫斯基与汤姆斯·理查兹工作中心”及多位研究格洛托夫斯基的国际专家,举办了《耶日·格洛托夫斯基与汤姆斯·理查兹工作中心表演大师班暨格洛托夫斯基精神的延续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还演出了话剧《起居室》,放映了《卫城》《重构耶日•格洛托夫斯基导演的忠诚王子》《艺术作为承载》和《行动在瓦利切里》四部学术性极高的影片。
2013年5月,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邀请国际戏剧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来我校举办“迈向欧丁剧团”表演大师班。引起了国内外多所院校师生的关注,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挪威贝尔根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院校师生纷纷报名参加,参与训练和观摩者达2000人次之多。
活动共分六个部分:
戏剧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在行动中思考”表演大师班。
杰出演员、教育家萝贝塔•卡列莉、岩•菲尔斯列夫和塔格•拉尔森的表演训练工作坊。
电影《征服差异》的展映。
罗马大学尼可拉•沙瓦里斯教授“戏剧人类学”专题讲座。
五个工作展示:
《近乎俄耳甫斯:演员-音乐家》
《沉默的回声》
《雪痕》
《诺拉的方式》
《道具的生命》
参加乌镇戏剧节,观看欧丁剧院《鲸鱼骨骸内》的演出。
2014年,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大师的实践与理论”引进项目•2014:欧丁剧团四台经典剧目展演:
导演:尤金尼奥•巴尔巴
《追忆》
《慢性人生》
《盐》
《小小》
2015年,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同迈克尔•契诃夫协会、纽约迈克尔•契诃夫表演工作室合作,引进了迈克尔•契诃夫的演员训练方法。期间邀请五位迈克尔•契诃夫方法的世界顶级专家开办大师班,其内容包括迈克尔•契诃夫方法训练、莱纳德•佩蒂特的专题讲座和用迈克尔•契诃夫方法创作的《西哈诺》示范演出。
2016年,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起,邀请到斯科特•特罗斯特、威廉•加布里埃尔•格里尔两位“迈斯纳方法”国际顶级专家来我院开办迈斯纳方法大师班高级师资研修班。本次大师班以师资培训为主要目的,进行了为期十天,共计120小时的专业训练。不仅为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十几所全国知名高校,也为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国飞利浦•高利耶戏剧学校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硕博研究生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表演方法训练体验,而且还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推动了我国现有表演理论实践体系更新和发展。
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邀请戏剧大师克里斯汀•林克莱特与小滨夏子来我校举办林克莱特声音大师班高级师资研修班。两次大师班历时20天共计120个小时。来自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院校四十余名中青年教师、专业人士以及理论研究者参加了本次课程。林克莱特方法在解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通过大量基础的身体与声音训练,引导学员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与声音,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林克莱特声音——“释放自然之声”的训练方法,同时拓展了训练者原本对声音及声音训练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表演实践理论研究开启了一种新思维。
2017年5月18日,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正式更名为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
2017年11月11日至13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发起创办,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协办的STA-首届表演教育国际论坛。该论坛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为世界艺术院校、剧院和学术界权威就“当代表演教育实践、表演艺术理论和表演教学管理”研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它致力于表演教育资源的整合,世界各大艺术院校和剧院工作网络的建立,高端引领,创新互动,推进世界艺术院校的共同发展,也为院校与院校之间、院校与剧院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优质服务。首届论坛盛大开幕,得到了世界各国艺术院校和剧院的普遍支持,邀请了25所世界顶级艺术院校和艺术剧院的39位学术界权威,在为期3天的论坛内紧紧围绕“当代表演教育现状与发展”这一主题及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完成了28个专题研讨、5个表演工作坊和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有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瑜伽的纪录片。世界各地顶尖的表演教育大师们齐聚一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照亮未来表演教育的探索之路。
2018年1月1日—11日,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主办“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大师班”。 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位学员和50位理论研究员参加了此次活动。该声音训练方法的创始人凯瑟琳·菲茨莫里斯女士已在世界各大艺术院校和剧院从事声音教学近60载,是国际顶级声音训练大师。她通过存在感和能量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声音训练方法,这些方法揭开了呼吸的神秘,通过有序的训练人人可得,阐释了“呼吸即意义”的重要性。学员们在“震颤”中感受、打开了自己,在“震颤”中发现、连接了自己。这套方法不仅是演员的技术也是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技术,菲茨莫里斯在“解构”和“重构”中完成了这一切。这次系统教学对中国表演教育带来重要的推进和启示。
2018年11月16日—18日,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召开了第二届STA-表演教育国际论坛。此次论坛有来自世界各个戏剧艺术机构、顶级艺术院校、著名剧院的43位学术权威参加,囊括了世界各大表演流派的20余种表演训练方法,包括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杰米多夫方法、迈克尔·契诃夫方法、梅耶荷德生物力学表演技巧、李·斯特拉斯伯格方法、迈斯纳方法、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林克莱特声音训练方法、乌塔·哈根方法、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方法、康托方法、雅克·勒考克方法、铃木演员训练方法、费登奎斯方法、亚历山大方法、视点表演方法、日本舞踏训练方法、拉班方法和中国戏曲训练方法等。论坛延续了首届论坛专题研讨和工作坊的形式,探讨“影响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各国表演方法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研究这些表演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表演训练方法的外部特点与内在规律,推动当下表演教育的创新发展。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由中国上海戏剧学院何雁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方法丛书”的首发仪式。此丛书的出版发行,代表了中国表演教育正在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理解世界、接受和服务世界。
2019年1月,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邀请了两位世界顶级的费登奎斯方法训练专家卡罗尔·玛格丽特·可莱丝女士和安德鲁·韦恩·贝尔瑟教授,开展了为期10天的“费登奎斯方法”大师班。“费登奎斯方法”是身心学中非常重要的学派,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演员身体训练方法之一,该方法强调演员的体验、有机学习、人性统合、自我成长、潜能发挥等。此次大师班对新时期中囯表演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启示,这将为建立中国表演学派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费登奎斯方法”正在为中国表演教育和实践开启了一扇大窗,对中国表演教育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颠覆性的推动作用。
2019年10月19日-27日,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与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十天的戏剧影视格斗表演训练大师班。此次大师班表演系邀请了美国索德莱特工作室的两位重要教师克里斯蒂安·凯利·索德莱特和王约翰为师生们进行训练。索德莱特工作室是美国著名的戏剧影视格斗表演训练与设计的权威机构,其参与了百老汇74个剧目的制作,包括《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还参与了65个国际制作,包括史诗巨片《宾虚》在欧洲巡演。格斗表演训练是在建立演员传统形体训练与表演训练连接的重要举措,该课程的引进必将为中国表演学派的建立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中心还致力于:
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方法研究:
出版尤金尼奥·巴尔巴及欧丁剧团艺术家十部学术著作
出版迈克尔·契诃夫方法丛书
出版迈斯纳方法丛书
出版林克莱特声音训练丛书
出版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丛书
出版费登奎斯方法丛书
出版六视点方法丛书
引进梅耶荷德方法及理论
引进杰米多夫方法及理论
引进李·斯特拉斯伯格方法及理论
引进斯黛拉·阿德勒方法及理论
引进乌塔·哈根方法及理论
引进雅克·勒考克方法及理论
引进日本舞踏方法及理论
引进亚历山大技术
引进戏剧影视格斗表演课程
举办“STA-国际表演教育论坛”等
国际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主持
何雁
中国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表演教师、戏剧导演;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香港演艺学院学术评审专家(EAR);德国恩斯特•布什高等表演学院特约教授、意大利罗马国家电影学院特约教授、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教师认证课程嘉宾艺术家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剧协会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公开发表《迈斯纳方法中的“重复练习”研究》《在想象情境中真实地生活 迈斯纳方法综述》《迈克尔·契诃夫方法“身体——心理”表演训练方法研究》《能量的身体,想象的中心 浅谈迈克尔·契诃夫方法》《声之自然 心之解放 林克莱特声音训练方法研究》《腐朽棺木中的死活人》《“死无葬身之地”导演阐述》《话剧“决不付账”导演处理及其文化分析》《镜头前情感的调动与控制》等多篇学术论文;撰写《表演片段训练教程》《欧丁戏剧文化研究——欧丁周考察报告》《开放式文本训练方法研究》《味象——何雁绘画作品》等专著;主编《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方法系列丛书》《表演教育新思维丛书》《STA-表演教育国际论坛丛书》。
导演话剧《巴尔干妇女》《黑暗中的喜剧》《欲望号街车》《死无葬身之地》《原野》《有人将至》《只有一个女人》等30多部,主演话剧《公用厨房》《白娘娘》《大马戏团》《风铃》《动心》等,电视剧《玫瑰骑士》《新上海假期》《跑摊》《小皮匠登基》《冰山下的来客》《黑冰》等30多部,为日本电视连续剧《奥特曼》配音。
主持了二十世纪戏剧大师表演实践与理论引进项目:
2010年,引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铃木忠志训练方法;
2011年、2012年,引进耶日•格罗托夫斯基训练方法及理论;
2013年、2014年,引进戏剧人类学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及欧丁戏剧实践与理论;
2015年,引进迈克尔•契诃夫方法及理论;
2016年,引进迈斯纳方法及理论;
2016年,引进戏剧大师林克莱特声音方法及理论;
2018年,引进戏剧大师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及理论;
2019年,引进费登奎斯方法及理论;
2019年,引进戏剧影视格斗表演训练方法及理论;
2020年,引进“六视点”方法及理论。
获奖情况:
1995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1995年,获中国首届戏剧院校表演教学小品大奖赛获一等奖、三等奖;
2004年,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园丁奖;
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2013年,获“四个一”戏剧表导演教学工程创新体系一等奖;
2014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园丁奖;
2017年,获上海戏剧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部门动态
- 12-17 “STA-第三届表演教育国际论坛”开幕,聚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今天
- 12-16 表演系课堂精彩重塑一周内,徐峥老师再次走进课堂
- 12-06 PT专家徐峥老师走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课堂